2017年7月,我所受鼎城區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委托,啟動索縣城遺址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
保護規劃從收集和查閱“四有”檔案、相關文獻資料入手,深化遺址考古和研究工作,明確遺址本體構成,對文物價值進行分析研究。并通過對索縣城遺址考古鉆探與調查、詳實勘察,對破壞因素與保存現狀進行評估分析,有針對性的提出規劃策略和保護措施,使得文物保護規劃更具有科學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主要破壞因素與保存現狀評估分析表
主要破壞因素
|
分布范圍
|
破壞
速度
|
破壞
強度
|
破壞持續性
|
自然因素
|
雨水沖刷
|
主要分布在大小二城四向的城垣上,以及周邊相關遺存所處臺地;大城東段和北段城垣中部受降水影響發生大面積垮塌滑坡
|
慢
|
大
|
持續存在
|
植物破壞
|
遍及整個遺址范圍,包括護城河、城垣、大小二城城基,以及周邊的崆嚨觀遺存、張家咀遺存與墓群、五坡嶺遺存與墓群、戰國遺存;城垣上植被覆蓋率高達80%,20%的區域為住宅及道路
|
慢
|
小
|
持續存在
|
人為因素
|
房屋建設
|
城址區:78棟(城垣上60棟)
崆嚨觀遺存:4棟
戰國遺存:16棟
張家咀遺存與墓群:41棟
五坡嶺遺存與墓群:23棟
|
大小二城四向的城垣上、城池內、護城河,以及周邊相關遺存所在臺地
|
快
|
大
|
持續存在
|
埋葬現代墓葬
|
大城西城垣:約220座
大小二城城池:約30座
相關遺存:零星分布多座
|
快
|
大
|
持續存在
|
開溝挖塘
|
魚塘與荷塘:25124.58㎡
溝渠:8496m
|
慢
|
大
|
持續存在
|
修建道路
|
1252m
|
慢
|
小
|
持續存在
|
耕種勞作
|
|
慢
|
小
|
持續存在
|
(二)規劃策略和保護措施
保護規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要求》以及索縣城遺址的實際情況制訂,真實、全面的保存并延續索縣城遺址及相關遺存的歷史信息及全部價值。
(1)科學合理地劃定索縣城遺址保護區劃。保護區劃等級設為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兩級,保護范圍又分為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文物分布密集的城址區及緊鄰的崆嚨觀遺址、龍家山遺址劃設為重點保護區;文物可能分布密集的五坡嶺墓群、張家咀墓群劃設為一般保護區;并分區制定相應的保護區劃管理規定(圖一)。

圖一 保護區劃調整圖
(2)針對文物本體保存現狀、主要破壞因素,制定科學有效的文物保護工程措施,解除城址區及相關遺存面臨的各項破壞和威脅;建立日常保養維護制度和遺址防護體系。
(3)對展示優勢和劣勢進行對比分析,合理展示利用(圖二)。

圖二 保護規劃總平面圖
(4)加強考古與學術研究,挖掘遺址更深層次內涵與價值。
(5)健全保護管理體系。
(6)保護與文物相關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的同時,與地方相關規劃、村鎮建設相銜接,完善展示所需配套基礎設施,協調文物保護與地方社會的發展,處理好遺址保護、居民生產生活、城市發展的關系,實現文物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互利共贏(圖三)。

圖三 相關規劃銜接圖
2021年7月,國家文物局下發文件《國家文物局關于索縣漢代城址保護規劃意見的函》(文物保函〔2021〕765號),原則同意該規劃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