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決算
目錄
第一部分單位概況
一、部門職責
二、機構設置
第二部分2020年度部門決算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九、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
第三部分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二、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三、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支出決算情況
九、關于機關運行經費支出說明
十、一般性支出情況
十一、關于政府采購支出說明
十二、關于國有資產占用情況說明
十三、關于2020年度預算績效情況的說明
第四部分名詞解釋
第五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概況
一、 部門職責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6月,其前身為湖南省文管會、湖南省博物館考古部,隸屬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正處級科研事業單位,是湖南省唯一一家同時具備國家文物局頒發的考古發掘團體領隊資質、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甲級資質、可移動文物保護甲級資質的單位。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和科學研究機構,主要承擔全省范圍內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研究以及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等工作。
二、機構設置及決算單位構成
(一)內設機構設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內設機構包括:下設綜合管理辦公室、研究一室、研究二室、業務辦、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中心、文物保護與科技考古中心、編輯出版與公眾考古中心、信息與資料中心、長沙窯研究中心、石門工作站、澧陽平原工作站等11個部門。
(二)決算單位構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0年部門決算匯總公開單位構成包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本級以及長沙窯研究中心、石門工作站、澧陽平原工作站。
第二部分
部門決算表









第三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20年度收、支總計9684.95萬元。與上年相比,增加181.57萬元,增長1.9%,主要是因為文物調查、勘探、考古發掘項目增加。
二、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本年收入合計5756.13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3056.13萬元,占53%;上級補助收入0.00萬元,占0%;事業收入2700萬元,占47%;經營收入0萬元,占0%;附屬單位上繳收入0萬元,占0%;其他收入0萬元,占0%。
三、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本年支出合計6618.87萬元,其中:基本支出1773.43萬元,占26.8%;項目支出4845.43萬元,占73.2%;上繳上級支出0萬元,占0%;經營支出0萬元,占0%;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0萬元,占0%。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收、支總計3159.99萬元,與上年相比,增加1599.61萬元,增長102%,主要是因為文物調查、勘探、考古發掘項目增加導致財政撥款增加。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支出1764.71萬元,占本年支出合計的55.84%,與上年相比,財政撥款支出增加308.18萬元,增長21%,主要是因為文物調查、勘探、考古發掘項目增加導致財政撥款支出增加。
(二)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結構情況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支出1764.71萬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695.76萬元,占9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8.95萬元,占2.21%;住房保障支出30萬元,占1.79%。
(三)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支出年初預算數為743.73元,支出決算數為1764.71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237.27%,其中:
1、其他文化和旅游支出
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76.77萬元,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其他文化和旅游支出年中新增項目。
2、文物保護
年初預算為674.78萬元,支出決算為715.63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6%。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上年結余資金今年一并使用。
3、其他文物支出
年初預算數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903.3,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文物保護經費下達,年中追加項目資金。
3、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
年初預算數為38.95萬元,支出決算為38.95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0%。
4、住房公積金
年初預算數為30萬元,支出決算為3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100%。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20年度財政撥款基本支出355萬元,其中:人員經費335萬元,占基本支出的94.37%,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公用經費20萬元,占基本支出的5.63%,主要包括辦公費、印刷費、咨詢費、手續費。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0萬元,其中:
因公出國(境)費支出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0萬元,與上年相比減少(增加)0萬元。
公務接待費支出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0萬元,與上年相比減少(增加)0萬元。
公務用車購置費及運行維護費支出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0萬元,與上年相比減少(增加)0萬元。
(二)“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說明
2020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中,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0萬元,占0%,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0萬元,占0%,公務用車購置費及運行維護費支出決算0萬元,占0%。其中:
1、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為0萬元,全年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累計0人次。
2、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為0萬元,全年共接待來訪團組0個、來賓0人次。
3、公務用車購置費及運行維護費支出決算為0萬元。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支出決算情況
本單位無政府性基金收支。
九、關于機關運行經費支出說明
本單位屬于事業單位,無機關運行經費
十、一般性支出情況
2020年本因為疫情原因本沒有組織會議、開展培訓、舉辦論壇等活動。
十一、關于政府采購支出說明
本部門2020年度政府采購支出總額955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支出0 萬元、政府采購工程支出361.15萬元、政府采購服務支出593.86萬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0萬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0%,其中:授予小微企業合同金額0萬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0%。
十二、關于國有資產占用情況說明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單位共有車輛3輛,其中,主要領導干部用車0輛,機要通信用車0輛、應急保障用車0輛、執法執勤用車0輛、特種專業技術用車3輛、其他用車0輛;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5臺(套);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專用設備0臺(套)。
十三、關于2020年度預算績效情況的說明
(一)單位預算支出績效目標
1、繼續開展“考古中國”重大課題——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工作的推進。開展實施孫家崗、雞叫城和七星墩遺址的考古勘探與發掘工作,并啟動澧陽平原史前遺址群調查工作。
2、配合大遺址保護及國家遺址考古公園開展相關工作。如老司城的發掘和本體保護;城頭山遺址的保護與展示工作等。
3、繼續做好珍貴文物預防性保護與科技考古工作。修復所藏青銅文物40件,脫水簡牘2000枚,啟動所藏瓷器修復工作。
4、整理、出版一批報告、專著。包括:洪江高廟遺址、華容車轱山遺址、沅陵虎溪山一號漢墓、長沙銅官窯遺址等。
5、開展公眾考古系列活動。主要有:考古進校園活動和第二季考古研學游活動。
6、穩步推進基本建設工作。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持續深入,一大批出土考古標本急需場地完成后期的修復整理及分析保護、學術研究等工作。完成文物標本庫房裝修工程,推進實驗室考古與文物保護基地建設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和澧陽平原工作站提質改造工程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二)單位預算支出績效完成情況
疫情防控和工作開展兩不誤,勇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排頭兵
1、迅速復工復產,為重點項目建設增速提供了有力支持。作為全國率先復工復產的考古院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精心組織多支考古隊伍同時對多個重點基本建設項目迅速展開考古工作,今年以來共進行近80個項目的調查勘探、考古發掘和文物影響評估等考古工作,其中主動性考古發掘5項,配合基本建設考古工作65項。
2、實證中華文明和湖湘文化研究,開展考古湖南的學術研究再獲新成果。一是圍繞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項目,主要開展了華容七星墩、澧縣孫家崗和雞叫城等遺址的考古工作,其主要收獲有:①華容七星墩遺址揭露城垣、房址、窯址和灰坑等遺跡,出土了3件玉器;②雞叫城遺址和孫家崗遺址相繼揭示出相當于夏代早期、具備一定規格的大型臺基式建筑遺跡,對夏時期洞庭湖區先民的房屋營建和居住情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在以考古學構建湖湘地區上古史的征程中又向前邁出堅實一步。二是立足基本建設項目考古工作,主動作為,又有新發現:①孫家屋場遺址的發掘,再次發現一批相當于二里崗下層時期的遺存;②高堰村新石器時代墓群發掘,在湖南境內首次發現石家河文化時期完整葬式、葬具的墓葬,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③衡陽市鳳凰山漢代墓葬發掘,反映了酃縣故城由越文化的中心地逐漸融入漢文化的漸變過程;④保靖縣四方城遺址洞庭墓群漢代墓葬考古發掘,發現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西漢夯筑墓葬和一處東漢家族墓地,對于理解和認識洞庭墓群的形成過程和漢代四方城城址狀況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3、文物利用與研究成果豐碩。本年共新增文物836件套,完成照片整理5705張、掃描底片10256張、掃碼上架簡牘3200余盒、拍攝16個考古工地器物照片共約 5700 張、三維掃描簡牘1480枚、繪圖制圖7347余件(張),修復器物1953余件。開展考古資料整理項目14個,出版專著2部和刊物2本,撰寫論文、報告60余篇,發表33篇。
4、文保規劃完成質量高,增量提速明顯。開展文物保護規劃項目51個,其中,設計規劃24個,施工圖個,工程8個,文物影響評估報告21個,立項計劃書11個,考古調勘11個,省保申報編制2個,已完成項目結項31個。完成“全國文物保護工程資質單位數據庫”的信息填報。
5、科技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穩步推進,不斷探索科技保護新技術。對111件套青銅、陶瓷等材質的文物進行清理、保護及修復,脫水簡牘2044枚,保護木鞘青銅劍4件及清洗木質文物4件;實施兔子山365件無字簡牘及木構件的超臨界干燥試驗及海藻糖脫水加固實驗;開展現場保護保護工作5項、數字化保護項目1項、科技檢測分析17項,編報課題項目8個。
6、助推文旅產業發展,創新文旅融合模式。一是成功申報2020年湖南省旅游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湖南考古研學游?解密長沙銅官窯”,爭取專項資金80萬;二是考古工作促進新農村建設。依托考古發掘現場和出土文物,充分利用公事堂、村史館、文化廣場等場地,通過不同形式的公眾考古活動,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路徑,培育當地村民的鄉土情懷,厚植愛國情懷。文化遺產保護、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更是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平臺;三是舉辦以“石渚湖岸有胡家——關于長沙窯外銷瓷的幾個問題”為題的考古講座,對長沙銅官窯的突出價值進行解讀,累計觀看量17.3萬人次;四是設計多種類型考古體驗項目,如:“考古魔方”、“虛擬考古體驗館”、“考古湖南”研學課堂、湖南考古數字化展示館等;五是開展2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和1次考古進校園活動,參與人數約800余人;六是“發現湖南”系列考古講座、“考古第一課”之湖南考古進校園活動兩個項目被列入“湖南文物保護利用創新發展百佳案例”優秀文博資源拓展與文旅融合案例重點推介名單,湖南考古研學游、保靖四方城公眾考古研學基地被列為優秀文博資源拓展與文旅融合案例一般推介項目;七是我所設計的三張“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海報入選國家文物局紅樓前宣傳展示,相繼在遼寧省博物館、南寧博物館、山東臨沂市博物館、及武漢博物館展出;八是多渠道宣傳報道考古工作,在網站上編輯、發布文章206篇;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編輯、發布文章127篇;向廳網站報送文章27篇;向省文化遺產網報送文章25篇;向湖南機關黨建網報送信息5篇;向文明創建平臺報送信息60條。
安全生產多措并舉,脫貧攻堅如期推進
1、緊盯文物安全防范,抓實文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好視頻監控、紅外探測、光纖振動等技術手段,加強安保人員的日常巡邏和各類工作日志登記,形成四級防護體系。二是消防安全演練常態化,緊抓安全教育不放松,安保人員實行一月一操練,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培訓2次、消防器具實操演練3次、國家安全與保密教育1次。三是考古工地安全管理制度化,布置安防設施。四是為公安機關提供涉案文物鑒定4份。
2、繼續堅持考古扶貧模式,樹立脫貧決勝信心。一是各考古工地優先選用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為更多的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做出努力。二是在食堂采買時,側重購買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幫助他們增加收入。三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日對貧困戶進行了慰問和扶貧物資發放。實實在在地推動了當地的就業扶貧、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真扶貧”“扶真貧”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除此以外,還到懷化會同縣雪峰村走訪慰問結對幫扶貧困戶,座談了解困難與需求。
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
第五部分
附件
本單位無附件,單位2020年績效評價情況納入省文化和旅游廳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已在廳門戶網統一公開。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